香港經濟日報 2008年8月21日專訪

胰臟腫瘤嶄新診治技術

撰文:何寶華, 攝影:劉毓霖 美術:王偉思, 編輯:周美好,何寶華


引言:胰臟癌是十大常見死亡癌症之一。 有醫生指出,如何作出正確診斷及治療胰臟癌對病人來說十分重要。 很多病人未能得到準確診斷,可能錯失治療機會而出現癌症,或接受不必要的胰臟手術。最新的超聲波內視鏡檢查,對診斷胰臟上的病變更準確。


內文:簡單來說,超聲波內視鏡(EUS)結合了內視鏡及體內超聲波檢查,後者使用高頻超聲波探頭,解像度更高,直接接近病原作掃描,因此對診斷腸胃道及旁邊的器官(如胰臟)上的病變更準確。其中透過線性超聲波內視鏡探頭,可抽取細胞以確定癌變。還有是超聲波小探頭,能夠輕易穿過胰管和膽管作深入檢查。

香港浸信會醫院腸胃及肝臟內科中心主任李玉棠醫生說:「EUS 的探頭可對整個胰臟作近距離掃描,一些不易看到的位置也能作出正確的診斷,例如胰臟的尾部及頭部下端。由於這部分被旁邊的腸胃及血管遮蓋,若只使用於體外進行的檢查方法,如體外超聲波(US)、電腦掃描(CT)或磁力共振(MRI),便未能作出無誤的診斷。」


較其他檢查方佳:

他指出,07 年外國一個研究顯示,在 117 名患有胰臟腫瘤的病人中,接受電腦掃描(CT)的敏感度及準確度分別為93%及90%,而EUS檢查的敏感度及準確度則分別為99%及91%。若果腫瘤少於兩厘米,電腦掃描的敏感度為83%,EUS為96%。可見EUS較電腦掃描的表現理想。

李醫生特別指出,如何分辨良性或及惡性胰臟腫瘤十份重要。過去不少研究指出,以上述幾種方法來分辨良性或惡性胰臟囊性腫瘤十分困難及並不準確,因其形態未必有很大的分別。而醫生可通過EUS的探頭指導下,將一枝幼針穿刺進胰臟囊性腫瘤中抽取當中的液體作癌症指標化驗分析,同時更可抽取細胞檢查來看看有否癌細胞存在。美國大型研究顯示,以此方法來分辨良性及惡性胰臟囊性腫瘤的準確度高於80%。

「曾有個病人,在臨床上疑患有胰島素瘤,經兩次的CT及一次同位素檢查,均不能發現腫瘤所在。但在EUS顯示下,發現胰臟的頭部有個兩里米的腫瘤,經手術後確診為胰島素瘤。在另一例子,CT 顯示胰臟患有癌症,但透過EUS幼針穿刺的化驗欲診斷為轉移性癌症,基於胰臟瘤為非發病源頭,因此病人可避免接受不必要的手術。」

近年新發展的超聲波內視鏡治療,更可通過幼針注射無水酒精或抗癌藥,將某些囊性腫瘤消除。尤適合一些不願接受手術的病人。外國初步研究報告顯示其效果良好,在 14 名接受此方法治療的病人中,11人囊腫消失,無一出現感染。


胰臟檢查好重要

李醫生強調,進行胰臟檢查是非常重要的。「胰臟的疾病一般較難診斷,例如胰臟 癌,徵狀又不明顯,病人於患病初期時,可能會有上腹隱痛、消瘦,但部分患者不 以為意。至後期時,有機會出現膽管閉塞、黃疸,腹部積水及癌症轉移;若果病發 部位在胰臟的尾部,有機會沒有徵狀,這解釋了為何胰臟的疾病會有這麼高 的致命率,因發現時通常已屬於高危階段,要治療也不容易。」 他引述臨床研究,7-8成患者確診時已出現擴散或晚期情況,只有 1-2 成患者可 透過手術治療。總體來說,胰臟癌症患者 5 年後的存活率只有5 %。這是由於部分患者於手術前已出現微小擴散,或是發病位置近淋巴,故此雖然手術把腫瘤切除,復發機會也高。 預防勝於治療,吸煙、家族胰臟疾病史、肥胖、患慢性胰腺炎或胰腺水瘤,都是患胰臟癌的高危人士,建議他們應密切注意,定期接受身體檢查。


個案分享

 在上海工作的徐小姐,不久前透過公司的安排,於當地進行例行身體檢查,發 現其胰臟內出現一個4厘米的囊腫。根據當時的電腦掃描分析指出,此囊腫位於脾動 脈及脾靜脈中間,而在囊腫的壁上可能有異樣,懷疑患上惡性胰臟囊性腫瘤。其後 再進行多一次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檢查,結果:「當地醫生最後的結論是,要我接受胰臟連帶脾臟切除手術。聽到要做手術後我很激動及害怕,因為一向都無病無痛。」 隨後她決定返港,先後尋求多位本港醫生的意見,後經轉介到浸信會醫院進行了超 聲波內視鏡檢查,找出胰臟囊腫的所在,證實囊腫並無侵入旁邊的血管。醫生更通 過幼針穿刺術將囊腫中所有液體抽出,同時抽取囊腫壁上的細胞作化驗。當囊腫中所有液體抽出後,胰臟中的囊腫消失了,其後的化驗結果證實此為一良性細胞,須施行手術。 現在她每隔半年至一年便要接受一次EUS跟進檢查,以確定囊腫是否有翻發現象。李玉棠醫生說:「此個案反映超聲波內視鏡能精確地診斷出胰臟的病變,繼而針對性地施行治療,使病人不需要接受無謂的手術,減少對病人的傷害。」


胰臟腫瘤Info; 胰臟囊腫(pancreatic cyst)及囊性腫瘤(pancreatic cystic tumour)為胰臟常見的胰臟腫瘤。胰臟囊性腫瘤大致可分為天生囊腫(true cyst),假性囊腫 (pseudocyst),黏液性囊狀腫瘤 (mucinous cystadenoma)及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tumour),最後兩種為可轉變成癌症的類型。根據過往的解剖研究顯示,在一般人中,多達20%的人患有胰臟囊腫,其中10-15%為囊性腫瘤。最近日本發表的研究更指出,患有胰臟囊腫的病人,出現胰臟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22倍。


Caption 1. 多個研究顯示,超聲波內視鏡在診斷胰臟腫瘤上較現在常用的方法更準確。 2.李玉棠醫生指出,超聲波內視鏡對身體的創傷性較低,所以接受者在過程中,一般不會感覺不適。 3.通過線性超聲波內視鏡探頭,可將幼針刺穿腸胃,進入胰臟囊性腫瘤中抽取當中的液體作化驗,從而確定是否有癌症。 4. 徐小姐說:「現在當然很開心,經此事後我深深體會到先進的檢查方法對病人 很重要。」 5. 早期胰臟腫瘤沒有太明顯徵狀,仁有部分人可能感到上腹有痛感。

Powered by ABC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