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日报 2009年6月4日专访

小肠疾病检查透视

 撰文∶何宝华, 摄影∶梁伟荣, 编辑∶黄锡莲, 美术∶梁铭健

引言∶对于小肠疾病,不少人都感到陌生,因为过去一直认为是不常有,但实情又如何?原来,从前检查小肠是十分困难的,不过随著近年医学进步,很多小肠的疾病都可透过崭新的检查技术找到,这有助及早确诊及展开治疗,病人的痊愈率也大大提高。


内文∶过往认为小肠疾病并不普遍,但香港浸信会医院肠胃及肝脏内科中心主任李玉棠医生直言,这是由于小肠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组织,要找到小肠的毛病并不容易。「小肠是一个十分长(达 5-7 米)兼迂回曲折的器官,占整个肠道的长度75%,其黏膜总面积则占整个肠道的90%,加上它在腹腔内自由浮动,以致增加检查的难度。」

传统所用的小肠检查方法包括小肠显影、电脑扫瞄、血管造影及强推式小肠内视镜等,但这些方法只可以找到一部分的小肠疾病,准确性亦不太高。以强推式小肠内视镜检查为例,只能检查到空肠前端,并未能作全小肠检查。而其他的检查方法,虽然能检查到较多的小肠,但均属诊断性检查,未能作直接的治疗,如控制出血等,故此需另寻方法。


单气囊小肠内视镜

在2000年左右,日本的山本博德教授发明了双气囊小肠内视镜,到了2006年,另一款单气囊小肠内视镜亦相继推出。气囊内视镜的操作原理是利用1-2个附在内视镜或外置套管头部上的气囊固定小肠,在反复充气、放气及推拉的程序下,把小肠套叠起来,使内视镜能进入小肠内部作检查及治疗,包括控制止血、抽取样本及切除息肉等。李医生说∶「不少疾病需通过气囊小肠内视镜作检查以确诊,常见的例如一些病人患有不明原因的贫血,在接受检查时发现大便有隐血,而照了胃镜和结肠镜后并无发现,便可能是小肠内有疾病导致慢性出血,这时便需要用此方法检查小肠。」

又例如患有慢性小肠闭塞者,他们常有呕吐、腹部胀大等表现,小肠内视镜也可用作诊断。其他的小肠疾病包括 肉、肿瘤及肿块,小肠克隆氏病、溃疡出血、肠内蛋白流失病、小肠异物梗塞等,都可用小肠内视镜作检查及治疗。过往研究显示,单气囊内视镜对不同的小肠疾病的诊断准确度各有不同,在不明原因出血病中,准确度有77%;在长期腹痛及消化吸收不良的病人中,准确度分别为 61% 及63 %。


他表示,小肠内视镜可从口部或肛门口放进体内作检查,但接受此检查亦有风险,研究显示,于纯诊断过程中,出现并发症与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较低,约为0.4-0.8%。若需作治疗的话,并发症的机会可高达3-4%,常见的有肠道穿孔、出血等。在十分困难的治疗程序下,如切除的 肉较大,出现并发症的机会更可达10%。同时检查过程需要1-2小时,病人可能有麻醉引起的并发症,如呼吸抑压、吸入性肺病及肺炎等,但发生率少于 1%。


小肠胶囊内视镜

近年,香港多间医院相继引入小肠胶囊内视镜,此为一个11mm阔、26mm长的药丸形仪器,内置摄影镜头及发射器。在病人肠内所拍摄的照片会传送到病人随身携带的接收器中,再下载到电脑后,医生可重复观看作出诊断。「病人只需如服药般将胶囊内视镜吞服,胶囊便会沿消化道前进到小肠及大肠部位,期间每秒拍摄 2 张相片。由吞服胶囊至完成检查需8个小时,过程中一共拍摄近5万多张照片,医生会细阅每个影像作出分析,了解小肠壁内会否有病患。」

他指出,胶囊内视镜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检查方法,病人毋须麻醉。不过亦同时受到一些限制,例如由于胶囊进入人体后可能会长时间停留在胃内,此时便要使用到内视镜将其放进小肠内;又或因小肠内有狭窄情况,造成胶囊不能排出,有机会要施以手术治疗。此外,胶囊内视镜只能作检查用途,不像小肠内视镜般同时具有治疗功用。


过来人心声 邱小姐于今年过年期间出现腹痛,几天后更发现大便有血,于是她迅速到医院求医,并且接受胃镜和结肠内视镜检查,结果发现胃部、食道、大肠、十二指肠等均正常,所以当时医生初步确定她不明原因的出血位置,应在小肠中。

当日留医期间,她再次大量排血,血色素跌至 5g/dL(她过往为14g/dL),加上血压很低,一度出现休克。过往医生遇见此等情况,通常会建议病人作紧急剖腹手术,以便找出病患再切除,但邱小姐接受医生的建议,作了单气囊小肠内视镜检查,结果在小肠中段发现了一急性出血的溃疡,通过内镜治疗后便不再出血了,免除开刀之苦。她说∶「接受单气囊小肠内视镜检查时有麻醉师在旁,没有太大感觉,接受治疗 2-3 小时后,大便不再有血,且回复正常,之后几天的饮食也正常,观察 2-3 日后已可出院,至今一直都无事。」

其后,她需要再回到医院接受胶囊内视镜检查,进一步确定小肠溃疡已完全愈合,以及没有发现新的病患。至于她为何会患上小肠溃疡,经医生的分析,是由于她过往一年断断续续服食止痛药物(NSAID),才会引发消化道损害。「现在已没有服食止痛药,比以前更注意饮食习惯,经服药后,胃酸过多的问题也改善了,目前健康状况不错。」


 小心用药 止痛药与小肠疾病,原来有直接关系。中大研究发现,在287名过往患有溃疡出血的病人上,病人再服用NSAID后,他们出现的肠胃副作用中,三份一是属下消化道(小肠加大肠) 的并发症,当中包括肠炎、结肠血管异形及小肠穿孔等。另一项较新的外国研究发现,20 名健康人仕在服食100 mg的「肠道保护」装的亚士匹灵两周后,当中10人出现小肠黏膜损害,而在服药前的胶囊内视镜检查上,全部人的肠道都是正常的。

李玉棠医生表示,估计本港每年有 300-500 名长者因服NSAID药物引发胃溃疡死亡,而50-70%的服用者会出现下消化道损害;小肠及结肠部位严重损害的,是一般人的 2.3-18.4 倍、同时增加穿孔的机会达 2.5至8.1 倍。由于此类药物有机会引致严重肠胃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最安全的做法是服用不伤肠胃的止痛药,例如扑热息痛类或一些新类型的止痛药,因对肠胃伤害较少,建议尽量选择。


Caption 胶囊内视镜如同一粒药丸的大小,可以找到食道、小肠及结肠的疾病。 1. 李玉棠医生指出,如发现肠道有任何异常情况,如出血,应尽快接受检查,以便及早治疗。 2. 经历过小肠溃疡一役后,邱小姐自言更珍惜健康,会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3. 李玉棠医生指出,单气囊小肠内视镜同时具检查及治疗的作用,适合多种肠道疾病病人采用。 4. 小肠内视镜接驳了高清数码系统,将肠道内的情况彻底显示出来,提高准确度。

Powered by ABCHK.com